咨詢熱線: 18900353307

提神!知識產權高考真題邀你來戰

 二維碼 73
發表時間:2019-06-18 08:35

高考試卷又見知識產權!在上周結束的2019年全國高考中,涉及知識產權的考題比2018年首次出現又進一步:文綜政治北京卷11分分值的材料分析題直接拋出“為什么要對專利進行保護?而且既然保護,為什么不是永久保護而要設置保護期限?”之問;江蘇卷政治探究題三個簡述題涉及“保護知識產權對促進開放發展的作用”“保護知識產權,既要完善立法,又要嚴格執行”“加強知識產權教育,增強知識產權觀念”,分值高達18分;此外,在文綜政治全國III卷、天津卷中也出現了知識產權相關概念。較去年語文全國Ⅱ卷材料中出現,知識產權相關的試題在今年高考中不僅出現頻次上升,更就知識產權制度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問出了深度、問出了水平。

2019高考

江蘇卷政治

北京卷文綜

文綜政治全國III卷

天津卷文綜思想政治部分閱讀材料

2019高考

  北京市十一學校負責知識產權教育工作的教師劉梅剛好教授政治學科,在她看來,對學生來說,北京卷的知識產權相關問題有一定難度。“試題專業性很強,在課程體系里沒有直接的答案。試題將知識產權作為一個復雜的情境,讓學生用政治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對學生來說挺難。”

  湖北省應屆高考考生小盧平日里非常關注知識產權,她有一位在知識產權領域工作的長輩,拿今年高考的知識產權試題想考考她,沒想到她給出了一份“高分”答案。“題目很有新意,思辨性很強,需要綜合運用政治學知識思考才能給出答案,很有挑戰性,但話題并不陌生,平時課上老師對知識產權都有所提及。”

  “知識產權制度是從西方引進的制度。這一制度在我國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深深扎根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創新的基本保障制度。”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關注到江蘇卷政治上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問題,他對該題進行了更深入的解讀:嚴格保護知識產權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轉型的必然要求。要保護好知識產權,必須做到科學立法,“立善法于天下”。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的同時,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根據我國社會發展和實踐需要,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同時,法律的有效實施是關鍵中的關鍵,要保護好知識產權,還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通過司法、行政以及其他途徑確保知識產權法律的有效實施。“知識產權題目再次出現在全國矚目的高考中,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發展的迫切需要。”張志成認為。

  長期從事知識產權文化研究和普及教育研究的華中師范大學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劉華表示,“知識產權再次出現在高考試卷中,反映出‘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劉華對兩年高考試卷出現的知識產權內容進行了比較:2018年語文全國Ⅱ卷涉及的知識產權內容屬于知識性的,但今年北京卷和江蘇卷的考題把知識產權和發展、創新等結合起來,把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層級。

  “高考對應的剛好是中小學基礎教育,這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與教育部共同發起的全國知識產權基礎教育試點示范活動有一個很好的呼應,將促進中小學知識產權基礎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劉華表示。自2013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就下發文件,要求在全國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教育等工作。特別是在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層面,2014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教育部廣泛開展了全國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評定了四批共165所全國試點學校、首批25所示范學校。

  “通過高考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知識、傳播知識產權保護理念,使莘莘學子在進入社會之前形成正確的知識產權保護認知,把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內化為新時代青年學子自身的精神追求,這必將有助于加快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步伐。”張志成表示。(楊柳|中國知識產權報)

  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要素作用愈加顯著,高考題中對知識產權的分析論述也逐年深入。今天,官微君擷取2019高考中的3道考題,邀請社會各界知識產權相關人士作答:

題一、題二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政治第37題: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改革開放之初,很多外資企業對自己的權利能否受到保護心存疑慮。幾十年過去,國外申請人在華申請發明專利累計超過177萬件,年均增長11.24%。2001年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僅19億美元,2017年已達286億美元。2018年,我國全年境內外專利申請432.3萬件,比上年增長16.9%。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抄襲、盜版、制假等現象仍時有發生。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上,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列為擴大開放的四大舉措之一,我國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這些充分展示了我國保護知識產權、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結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問題。

題一:

  有人說:“保護知識產權,既要完善立法,又要嚴格執行。”請說明其中的道理。

答題者:

  林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四級高級檢察官,辦理過多起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知識產權案件。

答:

  全面加強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尤其是專利案件最多的國家,需要立法機關、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共同努力,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司法和行政保護力度,構建“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格局。


  保護知識產權,需要立法機關根據社會發展和實踐的需要,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體系。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符合國際通行規則、門類較為齊全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走過了發達國家通常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立法路程。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保護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才能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保護知識產權,需要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加強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激發民族創新動力的需要,也是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需要。人民檢察院作為司法機關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嚴格遵守法律制度,依法懲治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充分發揮法律震懾作用;同時要與行政機關等加強聯動,做到多管齊下,才能有力推動知識產權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高


  保護知識產權,需要政府堅持依法行政,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嚴格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可以及時有效彌補知識產權保護和實施運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對權利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在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的當下,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對行政執法的信心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權利人將行政途徑作為處理糾紛優先選擇。當前,我國已逐步形成了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保護模式。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進一步加強合作,形成合力,才能為新時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良好法治保障。

題二:

  請你以“加強知識產權教育,增強知識產權觀念”為主題給學校寫一份建議書。

答題者:

  劉華,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發表過多部關于知識產權的權威學術著作。

答:

  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基礎教育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對于學校開展知識產權教育而言,教育目標正確、教育內容完善、學段有機銜接、載體豐富多元、教學常態開展應是教育實踐推進的基本要求;而使中小學生通過知識產權基礎教育,獲得關于知識產權之價值體認、責任擔當以及運用知識產權工具促進社會與個人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應是工作追求的基本目的。


  首先,學校應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知識產權基礎教育實踐應能夠反映建設創新型國家與知識產權強國的新時代需求,肩負起中小學生知識產權意識啟蒙與培育、創造力激發及能力提升的新使命;知識產權基礎教育應符合教育規律和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學段銜接和知行統一,力求教學活動的有益、有趣、有效,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知識產權基礎教育應從國情社情和地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和課程模式,體現知識產權基礎教育的中國特色和地域特征,將中華文化作為精神紐帶熔鑄于民族創造力發展與知識產權文化價值觀塑造之中。


  其次,學校還應采取易行的教育模式:構建知識產權基礎教育與學科鏈接的基本框架,根據學科關聯性確定實施知識產權教育的重點連接學科;凝練知識產權教育內容,將其分解融入中小學相應學段相關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教學過程中;設計、組織形式多樣、載體豐富的體驗環節及活動,讓中小學生在反復、生動的體驗中發現、感悟、反思,內化形成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和創新品質。


  最后,學校還應建立可持續的教育機制:知識產權基礎教育應以受教育者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和能力提升為基本目標,在此導向下,一是實現教育資源協同,與學校現有義務教育課程、創新教育及其他課程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場館等社會公共設施,并引導家庭、企業、社團的重視和參與;二是主張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工作以價值觀樹立及能力提升為主要價值導向,功在當下、利在未來,應科學設計知識產權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避免片面追求創新成果的產出數量等急功近利傾向。

題三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文綜第14題: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知識產權大國。


  我國對發明專利進行保護并設置了保護期限。有同學提出疑問:技術不像蘋果,一個蘋果我吃完了你就不能享用了,技術卻不一樣,一個人使用一項技術的同時并不會妨礙他人使用,技術共享看起來對大家都有利。那么,為什么要對專利進行保護?而且既然保護,為什么不是永久保護而要設置保護期限?


  參考資料包的內容,針對這位同學的疑問,從經濟角度談談你的認識。

答題者:

  于翔,記者,深耕知識產權領域多年,撰寫了一批備受好評的知識產權新聞報道。

答: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知識產權制度通過保護科技、文化和商業領域的知識創造等無形財產,優化資源配置,保護和激勵創新。


  在當下,知識產權保護成為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專門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擴大開放的4個重大舉措之一,將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明確其新的功能定位。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一部分,其制度設計就是為了保護和激勵創新。專利法中明確規定:“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由此可見,發明人通過提交專利申請將創新成果的獨占權利確定下來,通過將創新成果進行應用獲得經濟收益。顯然,如果不進行專利保護,市場上將充斥侵權行為,創新行為的價值將得不到相應的經濟效益,則會陷入創新乏力的陷阱。所以,只有對權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才能調動人們的創造主動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專利權本質上是對創新成果的獨占權,提交專利申請是以公開來換取壟斷式保護,如果不設置保護期限,永久性地壟斷下去,享有專利的權利人可以憑借專利來一直獲取經濟利益,不需要再創新,這樣的技術壟斷不僅不利于激勵創新,也阻礙了創新成果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違背了科學發展的初衷。所以,對專利保護年限的確定是維護個人智力成果權利和不阻礙整個社會技術傳播發展的平衡點,既保護專利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又促進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事實上,設置保護期限是參照國際慣例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也是我國對外開放過程中與世界接軌的重要表現。


(文字、圖片來源:2019高考試題、中國知識產權報、國家知識產權局微信 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享有)


聯系郵箱:yatai@fjsb.cn
聯系電話:0595-22118712 / 0595-28001179
聯系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昌盛路2號亞太創新服務園\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山海大廈8層803
掃碼關注企業微信公眾號
了解最新資訊
Copyright ? 福建亞太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亞太知識產權機構(代辦機構)
業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沂市| 呈贡县| 长宁县| 张北县| 仁寿县| 怀柔区| 沙洋县| 满城县| 临颍县| 车致| 福安市| 灵璧县| 潮安县| 包头市| 建瓯市| 南陵县| 崇明县| 乌兰浩特市| 永城市| 正安县| 安西县| 调兵山市| 秀山| 甘肃省| 阜南县| 神池县| 翼城县| 瑞金市| 紫云| 漳州市| 永靖县| 克山县| 乌兰浩特市| 来宾市| 手游| 昭平县| 辉县市| 中江县| 曲沃县| 若尔盖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