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他指出,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為基本導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各種侵權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產權糾紛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實行懲罰性賠償機制! 二維碼
118
發表時間:2018-03-09 17:41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在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他指出,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為基本導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各種侵權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產權糾紛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2018年全國兩會 總理強調說:堅持創新引領發展,著力激發社會創造力,整體創新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 過去,支持北京、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新設1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帶動形成一批區域創新高地。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體系。各類市場主體達到9800多萬戶,五年增加70%以上。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 總理強調,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要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為基本導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各種侵權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產權糾紛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快技術、土地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資源類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改革,打破行政壟斷,防止市場壟斷。要用有力的產權保護、順暢的要素流動,讓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是照后減證,各類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 大幅縮短商標注冊周期。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再壓減一半。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決不允許假冒偽劣滋生蔓延,決不允許執法者吃拿卡要。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大力推進綜合執法機構機制改革,著力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通信息孤島。清理群眾和企業辦事的各類證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要破障礙、去煩苛、筑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潘保春代表說,商家給本土品牌貼上冗長的“外國名”,實際上是文化的不自信。這種現象又極易誘導消費者,造成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等。“這個過程當中會造成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利益的這種侵犯。與中國新時代的文化自信也非常的不吻合,中華民族的母語是漢字,如果一個民族都不認可文字,我們想其實不僅停留在產品的消費層面,可以從這個社會價值也是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潘保春表示。 蔡金釵表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迎來了食品產業發展的春天。中國食品品牌企業不斷走出國門,將中國的美食文化傳播至全世界。 侵犯肖像權、侵犯隱私權、販賣用戶個人信息、出售賬戶、盜取用戶知識產權等行為如今時有發生,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日益突出。個別平臺為了增加點擊率,不惜冒著違法的風險,頻繁通過技術手段抄襲、剽竊他人或其他平臺的作品,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建議,加大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法律法規,為互聯網平臺劃定法律紅線尤為重要。 近年來,我國版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完善,公眾的版權意識顯著提升。版權事業的長足進步,為推動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開展的“劍網”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盜版行為,凈化網絡版權環境,特別是網絡視頻和音樂的版權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在軟件正版化方面,經過多年努力,現在已經全面完成了軟件正版化的目標任務。軟件正版化工作維護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推動了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2017年,我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已突破70萬件。 在立法方面,著作權法修訂工作穩步推進,取得重大進展。這部法律的修訂實施,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張近東稱,體育版權引入商業化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和引導,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拿來主義,這一方面應該通過規則的制定和機制的實施來加以保障。此外,在此基礎上應該鼓勵企業利用市場化杠桿參與版權輸出。 目前會議仍在進行中,后續報道將持續跟進……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