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權侵權典型案件6件及專家點評 二維碼
151
發表時間:2019-01-07 09:00 導讀:回首已經過去的2018年,版權界依舊異彩紛呈,新現象、新問題讓人目不暇接。“業界火的東西總會火到法院來”,正如這句話所言,隨著大家版權意識的提升,訴諸法院的版權案例更多起來,如同人作品、點校稿件、網絡大電影、短視頻、噴泉表演等備受關注的版權案件,更是被定義為全國首例,其司法審判的釋解,更具指導及現實意義。 1、《現代快報》訴今日頭條侵權轉載案 2015年6月起,今日頭條未獲《現代快報》授權,就轉發了有《現代快報》記者署名的文章。同年9月,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以侵害著作權為由,將今日頭條所屬的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今年10月,案件終審宣判,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字節跳動公司因未經授權轉載《現代快報》4篇文章,須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另需賠償《現代快報》為維權支出的合理費用1.01萬元。歷時3年,最終,這起互聯網侵權轉載傳統媒體作品的案件于今年塵埃落定,也為非法轉載傳統媒體原創新聞稿件的互聯網平臺敲響了警鐘。 【專家點評】 該案是目前網絡非法轉載傳統媒體原創新聞稿件判賠金額最高的案例。長期以來,很多人缺乏著作權意識,常常混淆純粹“時事新聞”與《著作權法》意義上“新聞報道”作品的區別。該案的判決對于如何區分新聞報道和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對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等新媒體從業者都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另外,之所以判賠金額引人關注,實際上法院也綜合考量了《現代快報》與今日頭條的影響力,并通過帶有一定“懲罰性”因素來維護法律的尊嚴。除此之外,該案的判決同樣也有利于規范同業競爭,規范不同媒體之間的競爭關系。這也充分說明了司法部門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之大和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之高。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 李小偉 2、擅自安裝軟件,兩家公司被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判決賠償2405萬元 2018年5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決上海某電動車技術公司立即停止侵害達索公司CATIA V5 R2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行為,并賠償達索公司經濟損失及律師費共計900萬元。一個多月后,另一起案件一審落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判令被告上海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原告達索系統股份有限公司CATIA V5系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行為,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共計1505萬元。 【專家點評】 2405萬元看似數額驚人,但作為損害賠償而言未必過高。知識產品完全有可能具備高昂價值,因此法院完全有可能必須判決高額賠償才能維護有效的創新機制。高額損害賠償給潛在侵權人發出了強烈信號,警告他們不要懷抱僥幸心理侵害他人知識產權,否則將得不償失。這對激勵社會創新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案中損害賠償的計算方式值得商榷。被告該付未付的數額就是原告的實際損失,所以法院完全可以在實際損失的框架下通過涉案軟件的許可單價、侵權數量、侵權期間和被告惡意等因素酌定實際損失。《著作權法》不承認實際損失、侵權獲利與法定賠償之外的酌定賠償方式。計算實際損失必然包含酌定因素,因此法院應當在實際損失的框架下來酌定賠償。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蔣舸 3、游戲網站3DM侵犯著作權案 因未經許可將日本游戲公司享有著作權的5款涉案游戲軟件破解后上傳至3DM游戲網,游戲界知名網站3DM被告上法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3DM游戲網侵權成立,應賠償光榮特庫摩游戲所受的經濟損失等共計162萬余元。 “破解”即一種盜版形式,讓人可以免費使用那些原本需要花錢購買的游戲和軟件。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國內很多游戲愛好者都在網上下載破解的游戲,而3DM游戲網因為經常提供最新的破解游戲被網友稱為“國內最著名游戲破解網站”。 【專家點評】 娛樂無國界,但法律有國別,雖然全球版權地域性差別正在縮小,但并沒有消失,本案具有的典型的國際性特征值得關注,同時,案件中涉及的如何計算賠償額的問題具有前沿性。 此外,還衍生出一個問題:游戲產品在進入國內市場之前是否需要進行前置性內容審查?如果審查不合格,即便享有著作權也無法將產品投入市場變現為現實的經濟利益。對于正在崛起的游戲產業而言,產權保護是關鍵一環,但是在司法無法及時有效提供救濟的情形下,行政審查執法如何及時介入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對于帶有暴力、色情及種族、宗教偏見的游戲產品未經合法合規審查之前是不能輕易進入市場的。游戲從業者們應依法合規經營,不僅要避開版權“地雷陣”,也要把好內容“方向盤”,避免侵權和違規運營。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博士后 邱治淼 4、利用微信公眾號泄露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劇情案 此案系全國首例立案并宣判的以微信公眾號為渠道非法傳播影視作品,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案件。經過江西省新余市“掃黃打非”辦公室進行的大量調查,熱映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被微信公眾號傳播,公眾號運營者通過“打賞”功能牟利,嚴重侵犯了權利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和著作權。最終法院判處被告人陳某拘役5個月,并處罰金1萬元,沒收扣押的平板電腦、電腦主機等,追繳違法所得上繳國庫。 【專家點評】 此類案件的偵辦難點,首先在于技術破密難。對調取的數據信息,要么由于技術力量的限制不能解密,要么由于鑒定費用高難以承受。其次在于法律層面界定難。利用微信公眾號侵犯著作權,其傳播手段和方式不同于一般的網站實質內容侵權過程,如遇到盜鏈、聚合盜鏈等方式的侵權行為,在法律上的規定還相對滯后。 該案的偵辦,得到了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案件由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國家版權局、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廳掛牌督辦。國家版權局高度重視該案進展,兩次來江西進行督導。新余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等就此案作出批示。江西省版權局也專門召開案件協調推進會,進行部署推進,充分表明了對此類侵權行為零容忍和堅決打擊的態度與決心。 ——江西省版權局版權管理處處長 闕米秋 5、文著協訴知識分享平臺侵犯著作權案 文著協訴稱,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系作品《受戒》的作者,《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授權,通過電子化復制,將9種期刊、雜志中刊載的作品《受戒》在中國知網及同方知網公司經營的全球學術快報手機客戶端(安卓系統、iOS系統)平臺上向公眾提供,并通過付費下載的方式,獲取非法收益。最終,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學術期刊公司賠償文著協經濟損失1萬元,同方知網公司對其中的2000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二被告連帶賠償文著協合理開支1萬元。 【專家點評】 以中國知網為代表的知識資源分享平臺或服務商,并不享有我國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二款規定的轉載摘編法定許可,也不享有避風港規則規定的免責待遇,必須遵守授權使用的《著作權法》基本規則。 本案的宣判,是對長期以來廣泛存在的知識資源分享平臺或服務商普遍性違法行為的有效規制,此案對于著作權人權益保護具有積極意義,對于文著協有效開展維權工作具有促進作用,對于知識資源分享平臺或服務商規范開展業務具有警示效果。 知識資源分享平臺或服務商傳播的作品數量極其龐大,切實遵守《著作權法》非常重要,而對其廣泛性的違法侵權行為,不但司法機構應給予有效的司法規制,著作權行政執法機構也應重視通過有效的著作權執法方式維護廣大著作權人的權益。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叢立先 6、凸凹等6位作家訴出版社侵權案 作家凸凹(本名史長義)、裘山山、李迪、李培禹、梁鴻鷹、徐可發現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在其盈利性公開出版物《全國優秀作文選·美文精粹》中擅自使用了他們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計有《人生之痛》《凡俗與高雅》等10余篇。 為此,6位作家將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訴至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6位作家的維權行動同時得到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最終,法院認定被告使用原告作品的事實無異議,且沒有按照規定向原告支付報酬,侵犯了原告依法享有的獲得報酬的權利,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包括經濟損失以及為制止被告侵權行為所支出的合理費用,合計每篇被侵權作品賠償2500元,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專家點評】 按國家規定,報刊轉載文章,需要支付轉載稿酬,每千字100元。找不到作者時,報刊需將轉載稿酬、郵資以及轉載情況交給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由文著協轉交給作者。 本來,報刊轉載法定許可制度方便了報刊社,促進了報刊社的發展,但報刊轉載付酬狀況不容樂觀。在全國1萬家報刊社中,文摘類報刊和有文摘類版面的報刊數不勝數,但只有幾十家主動依法向文著協交納轉載稿費。這說明這項制度缺乏監督處罰機制,也缺乏對權利人獲酬權的救濟保障機制。雖然此案中6位作家勝訴獲賠,該期刊也將多年拖欠作者的稿酬交給文著協,但是花費的社會成本太大。有關部門應該從中看到監管的缺位,應采取措施讓全社會對法律產生敬畏心理。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干事 張洪波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